世界人工智能大会

世界人工智能大会

世界人工智能大会

用机器视觉提升地铁行车的安全性,利用深度学习在海量的轨交日志中排查隐患,用大模型帮助运维人员快速厘清问题……上海轨道交通行业正在积极利用人工智能(AI)技术,打造更安全、更韧性、更高效的地铁网络,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,发展新质生产力。在专家看来,这或将成为我国城轨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的又一重要里程碑,上海这座超级城市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提供了“超级土壤”。

本周四,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就将揭幕,除了展示该领域的前沿技术趋势,人们也关心AI将如何为工作和生活带来改变。上海轨交的这一波智能变革,也正是AI赋能千行百业的最新标杆案例。日前,在上海轨交无人驾驶列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记者现场感受了“AI+轨交”的几个典型场景。

面对线路突发的意外侵入,借助激光雷达和机器视觉,列车形成了全息环境感知能力,可快速实现障碍物识别以及制动防护,有效提升在复杂工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。面对雨雪等极端天气给地铁安全运行制造的不确定因素,利用智能算法,系统可实时评估车轮与轨道的黏着状态,及时捕捉潜藏的打滑区域,启动自适应策略,降低行车风险。面对轨交信号系统的突发故障,利用泛在感知技术和自主安全防护系统,列车能以全自动模式运行至站台,避免在轨道区域久留,确保在站台的乘客安全……

上述与AI相关的技术和能力,就是在上海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等的积极支持下,由国内轨交控制系统企业、总部位于上海的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研发。其中部分已在上海等多个城市的地铁线路等开展测试,其余也有望在不久后投入应用。

卡斯柯城轨产品中心总经理汪小勇告诉记者,这套名为“羲和”的城市轨交智能解决方案,在国内率先集成了智能运控、智能运维两大核心平台,能扮演列车运行的“智慧大脑”“健康管家”。利用可信人工智能、多源泛在感知、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,它能在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,提升地铁的安全与韧性。

上海地铁维保公司通号分公司副总经理吴敏向记者简单解释了AI何以为轨交的安全与韧性赋能。过去,轨交系统万一出故障,维修人员很难在第一时间厘清问题,更谈不上有针对性地完成技术和物料准备。现在,有了智能技术加持,系统可以自动感知故障的发生,自动为抢修人员推送故障位置、原因分析、对策预案等。

不仅如此,整个智能化系统还具备“治未病”“善调理”能力。基于AI大模型,系统可以对地铁列车的日常运营数据进行深度挖掘,形成“健康报告”,开展故障预测。总体上,地铁系统平时能以更低的成本维持在最佳状态,实现约30%的运能提升;当故障和意外发生时,则可以节省约30%的应急处置时间。

据介绍,“AI+轨交”的探索之所以在当下出现突破,有几个重要的触发因素。一方面,地铁多年来形成了海量的数据积累,AI的发展,使得这些数据有机会被有效治理,进而释放价值;另一方面,AI大模型的火爆,也为轨交运维创新提供了新工具。以卡斯柯为例,他们正在将自己30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大模型融合,通过预训练,目前已经形成了超过1万个知识模型。他们希望未来能真正塑造出一个掌握该公司全部开发文档的AI专家,由它对地铁运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,从而带来革命性的安全和韧性提升。

当然,与通常利用大模型撰写文稿、规划旅行、生成图片等不同,极端重视安全性的地铁,对AI的可靠性、可解释性提出了极高要求,而这也是当前AI的短板。据透露,在全球率先提出“可信人工智能”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,已经成为卡斯柯院士工作站的首席专家,正率领团队在该领域开展工作,未来将为更可靠的“AI+轨交”创新提供支持。

Like (0)
Previous 2024 年 7 月 1 日 上午9:16
Next 2024 年 7 月 1 日 上午11:41

猜你喜欢